"超界·私密访谈"——探秘艺术家的"生产"第二场“探秘邱志杰”在19日下午两点三十分正式开始。由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中国学子和纽约艺术学院的美国年轻艺术家组成的访问团体,深度探秘了邱志杰老师的艺术“生产”。访谈首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下沉广场的邱志杰老师的装置艺术作品《油桶龙》之下展开。邱老师阐述了自己对“超有机”的理解,并对自己参展作品的构思和制作的过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表示此件作品旨在表现一种“大集结”的概念——机械的和肉体的,现代的和传说的,以及能量相互转化生生不息的观点。邱老师还特别强调自己作品的“出其不意”的性质,并表示这是其作品与新媒体政治商业的区别——精致的、超观念的物体的结合,不像宣传品那样生硬的灌输,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强迫观者思考,与他的作品沟通,与世界贯通。邱老师表示,“贯通”是一种只可意会的状态,它存在在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集结、贯通,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在初步访谈之后,访问团体跟随邱老师来到了他的“生产空间”——邱志杰老师的工作室。邱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他最“私密”的工作空间,并为大家讲解介绍了他的最新的作品。在讲解中,邱老师着重强调了这种生生不息的“贯通”的概念,并表示这是在他还未毕业,刚刚开始从事独立的艺术创作的时候就坚持遵循的原则。这种能量不仅表现在其完成的艺术作品之中,还表现在他创作作品之时,更表现在他对艺术的表达之上。当访问团体问及邱老师是如何在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当代艺术之间转换的时候,邱老师称其不认为这是一个转换的问题,两者的不同在于传达方式,水墨画和当代艺术所要表达的思想都是贯通的,重要的是把握住内在的精神。
最后,邱老师与访问团体围坐在一起,访问团体就邱老师的“生产”过程和对当代艺术的看法上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回答纽约年轻艺术家提出的“怎样与助手沟通”上,邱老师表示他与助手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亲密的,像亲戚一样的互相了解、协助工作的过程。在这里,邱老师再次强调了“贯通”的概念,并指出这个概念无法翻译,而是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也是在人与物之间。对邱老师来说,这种贯通也存在在自己与材料的贯通,甚至自己和自己的贯通之上。他说自己从不担心灵感枯竭,而是发愁精力和时间不允许自己做出足够多的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因为他的思想是金字塔式的贯通搭建概念,一层叠一层,相互作用,稳固的地基才能使构建条不紊的升高。
在此次访谈中,邱志杰老师还让我们体会到了严肃的、有条理的艺术家的工作态度。每一次的展览,邱老师都会做出3D的展场平面图,使自己的作品的在展场的各个角度、甚至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的阳光照射下都能呈现出完美的效果。这种时间与空间的通融合作也是邱老师所追求的。当我们看到邱老师在美术馆大门口的《油桶龙》之时,也就可以想到邱老师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其中贯通着的生生不息的能量精神。让我们一起期待、仔细探索,并体味这种不可意会的“贯通”的精神吧。
2011-10-05
2011-06-01
201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