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实 | 创新者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科技的象征

时间:2019年4月17日18:30-20:3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嘉宾:易诺晨教授(Prof. Plinio Innocenzi) 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化学药学系教授

主持人:高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

 

高高: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见到大家来参加达·芬奇展览的系列讲座,今天是讲座第二场,我们在周一的时候邀请了学者对达·芬奇和解剖学进行了讲述,今天我们探讨一下达·芬奇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关系。

 1556256915658162.jpg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 高高

今天为我们进行演讲的是意大利化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专家易诺晨教授,易教授毕业于意大利帕瓦多大学的物理系,目前是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的教授,同时也担任材料科学及纳米科学系的主任。他曾经在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担任访问教授,除此之外在2010-2018年期间,他也担任了意大利驻华使馆科学参赞。他曾经出版了《列奥纳多深厚的创新者》,讲述科技领域的文艺复兴。今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又将出版他的另外一本著作《列奥纳多笔下的女性秘密》。下面我们欢迎易诺晨教授为我们展开今天的讲座,请大家欢迎。

易诺晨: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受到央美美术馆的邀请来做这场讲座。希望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大家能够和我一起愉快的度过,换句话说希望大家能够和达·芬奇一起愉快的度过。

1556257084341051.jpg

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化学药学系教授  易诺晨教授(Prof. Plinio Innocenzi)

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达·芬奇是1519年5月2日于法国逝世,今年是他逝世500周年纪念,所以我才会受邀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达·芬奇的故事。

左边这个图上看到的就是达·芬奇出生时候的故居,这个地方叫做安齐亚诺(Anchiano),离芬奇镇不远,达·芬奇的名字其实就是得名于这个镇的名字芬奇。我们看到达·芬奇的家,这个房子的状态还是很好的,当年他出生在经济富庶的家庭,他父亲是一个很重要的公证员,达·芬奇从乡下走出去,度过了非常荣耀的一生,最后在一座城堡里去世。

但达·芬奇的身世并不那么光彩,他是一个私生子,母亲是一个农妇,生下他之后父亲并没有娶他的母亲为妻,所以他的父亲并不承认他,但是他的祖父还是把他的出生登记在了家庭的户籍薄上,他的祖父非常爱他,他的叔父也非常爱他,他的童年是和祖父一起度过的,他最早的启蒙教育也是由祖父完成的。

达·芬奇的少年时代基本上和母亲不再有接触,在父亲的家庭居住,他在安齐亚诺一直待到14岁左右,有一天他的父亲忽然发觉到自己的儿子在艺术方面非常有天赋,于是把他带到佛罗伦萨,让他给当时非常著名的画家Andrea di Cione做学徒。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出生在乡村的小孩,以前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到了14岁忽然到了佛罗伦萨这样的一个大都市,他会在大都市里看到怎样的场景呢?他看到了佛罗伦萨的主教堂,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奇迹一般的景象。我们现在在这里讲他的童年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明白他如何由小达·芬奇变成了后来的伟人达·芬奇。

我们眼前看到的佛罗伦萨主教堂始建于1296年,当时主持修建的建筑师Arnolfo di Cambio把下部基本上全部建好了,但是顶部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完成巨大的圆形屋顶,于是这项工程就停滞在那里,差不多停止了100年,没有人能够完成最后这部分。为什么说这个顶修不好呢?因为这个顶的结构和体量非常大,以当时的建筑技术来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比人类登月一样那么艰难。

这个顶要建筑在下部的基础上,下部高度达到了50米,当时建筑材料只有木质脚手架,材料应该如何运送到这样的高度本身就是一个难题。等待了100年之后佛罗伦萨人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由谁解决呢?他们弄了一个公开的竞标,所有有才华的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他就是Fillipo Brunelleschi,他提出我可以想到一个办法,不用任何的木质支撑结构就能完成这个穹顶。他提出的这个方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是第一没有木质结构,不会有很重的重量。第二就是很节省时间,第三是很节省金钱。

由于佛罗伦萨人大多是搞金融的银行家,所以他们非常精打细算,当Fillipo Brunelleschi提出我这个方案很省钱的时候他们特别高兴,说就由你来。问题难点不光在于穹顶本身,还在于没有合适的建筑机械,所以Fillipo Brunelleschi设计的不光有穹顶,还有建造它的那些机械,比如右边看到的这样一个机械图。

他设计了一系列类似的建筑机械,我们看到的是由马来驱动的起重机,这些机械要非常精巧,因为穹顶的结构是双层的,砖按照鱼骨形状排列,放置的时候要精确到毫米。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穹顶的确完成了,就用他自己设计的这些机械。

达·芬奇来到佛罗伦萨的时候这个穹顶已经完成了,那些建筑机械被废弃在广场上或者是仓库里,达·芬奇看到了这些机器非常受启发,于是把这些构造用图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很多书稿上说这些图稿是达·芬奇设计的机械,其实这是不对的,是达·芬奇把Brunelleschi设计的机械画了下来。我们怎么知道他画的机械不是他设计的,而是Brunelleschi的作品呢?因为在同时代还有好几位其他的工程师也把Brunelleschi的机械图画下来了,而且从精细程度上来讲,这些画家画的比达·芬奇画的要更加细致一些。所以说年轻的达·芬奇在看到这些机械以后非常受触动,于是把这些机械画下来,这就构成了他对机械学研究的原动力。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机器的构造原理。

(视频)

大家看到的这个机械非常庞大,可能有半个教室这么大,这个机械的作用是根据不同物体的重量调节它的运输速度。这是另外一个机械。

(视频)

这是600年前古人设计出来的机械,已经到了如此精巧的地步。这就是达·芬奇所看到并绘制的一些机械。但是实际上不光有他在绘制这样的机械图稿,在他之前已经有一批工程师在绘制这样的机械图稿了,其中最早的是Mariano Taccola。大家觉得非常有意思,感觉这些图稿很像达·芬奇手稿里的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达·芬奇正是从他那里学会了做图这种工作方式,所以两者之间看起来有很高的相似度。

达·芬奇一直在佛罗伦萨待到了30岁左右,很可惜的是三十而立的他并没有立起来,没有完成特别重要的任何重大成果。30岁之前他唯一一幅比较著名的画作是一幅女士的肖像画,另外还有一些画作的定单,但是拿到了钱没有画完。没有画完交不了差,于是他想换个地方待待吧。他给米兰的鲁多维科公爵写了一封自荐信,这恐怕是史上最早的简历,这个信写的很长,写了两页纸,他把自己会的东西都罗列了出来,比如他说自己会设计很神奇的大炮,他会设计敌人没法攻进来的城堡,他会设计很多军事机械,很多建筑,很多民用机械,还会给公爵打造青铜骑马塑像等等。这里我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明明达·芬奇30岁之前只当过画家并且没有画出来几幅好画,但是他在简历里吹自己是建筑师工程师什么都会,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行为。

这个公爵接受了他,但是大家猜一猜他到了米兰宫廷主要的职业是什么?是一个派对的组织者,组织各种聚会。他可以被称作是文艺复兴时期宫廷宴会的最佳组织者,事实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经常受到这样的要求,他们主要的工作确实是组织各种宫廷盛宴。所以达·芬奇弄了很多小发明,主要的初衷是为了在舞台上制造一些独特的舞台效果。他主要的工作是组织各种宴会,第二份工作是弹奏乐器。据说他是一个当时里拉琴的绝佳演奏者,但是达·芬奇并没有骗人,他说他是一个发明家、工程师,他在米兰确实做很多这样的发明和设计。

这是达·芬奇设计出来的一个古钢琴和中提琴的结合,我们看到草稿上是一个可随身携带的、拿一个皮带可以绑在身上的一个乐器。之所以这么叫它是因为它的弹奏方式是按照古钢琴的弹奏方式,但是出来的音效是中提琴的音效。我们来听听看,这就是达·芬奇设计的乐器的声音。弹奏起来并不容易,但是声音确实很特别。

这是达·芬奇设计出的另一个乐器,中提琴和管风琴的结合,更加复杂一些,我们也可以听听它的效果。达·芬奇在米兰有最多的创作成果。这个是古钢琴和管风琴的结合,声音确实很迷人。

这个时候达·芬奇逐渐开始进行他的机械设计,他之所以能够很顺利的开始他的机械学研究也得益于在他之前已经有一批工程师在做类似的研究,其中一个就是Francesco di Giorgio,这是达·芬奇很好的朋友,他得到了他一份图稿,就开始研究他的图稿。

在这一页我们看到非常神奇的现象,这个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使用automobile这个词的人。事实上这个设计不是一个普通的车,而是耕田用的农用拖拉机,轮子上有很多的齿状结构,底下还有犁铧,这样车子经过土地的时候就可以把土地耕耘了。当然在Francesco di Giorgio之前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已经有了自行车最初的雏形,这是Giovanni Fontana,来自帕多瓦的一名医生的作品,一个人坐在小车里面通过拉动缆绳就能够让小车自行前进。

这个我们看到的也还是Francesco di Giorgio的一系列图稿,我一直认为这个人也非常伟大,我甚至老是把他称之为第二个达·芬奇,因为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也是艺术家、科学家、建筑师和工程师多面手。这是他设计的自动推车,这个车上已经具备了现代自行车的一些具体特制:方向盘、变速轮和可操控性。达·芬奇开始研究Francesco di Giorgio的自行车图稿的时候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个自行车其实没有自行,不是自己往前走的,还是需要三个人从上面的轮盘来驱动它。所以他就开始考虑自己再设计另外一个版本,在他的版本里真的不需要人的驱动,而是车自己就能走。这个就是达·芬奇设计出来的版本,这个版本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用于舞台上的戏剧表演,达到某种戏剧效果,但这是一辆真正的自行车。他是如何让车能够自己往前走的呢?他用到了一个板片弹簧系统,通过上发条能够让这个车自行推进。我们来看一看。

(视频)

上好发条以后车能走了,虽然这个车很小,但是它是真正意义上自己可以往前行的车。我想向大家展示的就是达·芬奇的创新能力,用于车上的板片弹簧结构,他后来想到可以用到钟表上。当时人们用的钟表都还是那种巨大的钟楼上的钟,靠的是重力系统来促使这个钟往前走。但是巨大的钟很笨重没有办法携带,如果想把它做成表的话不可能靠同样的弹簧系统。达·芬奇就想到把小车上的弹簧系统用在钟表中,这样可以做出随身携带的表。我们在左边能够看到的是这样一个钟表的草图,最中间部分的擒纵系统就是表的核心部分。我们都知道擒纵装置是表上的核心系统,大家知道有记录的最早的擒纵装置是谁发明的吗?什么时候的?其实最早的擒纵系统来自中国,在宋朝大概公元1000年左右,就有了最早的擒纵系统。这就是达·芬奇做的擒纵系统,是一个衡量的纵轴的擒纵系统。这就是达·芬奇做的钟表的核心结构,真的是非常令人难以置信,这是500年前的发明。

我们再看一个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发明和想法:达·芬奇想如果将弹簧这样的结构用在钟表里会有一个问题,在弹簧从紧到松的过程中会逐渐慢下来,这样它提供的能量会变少,而不是均衡的。弹簧在由紧到释放的过程中速度会越变越慢,为了调节补足这个速度差就需要用到一个均力的圆锥轮这样的系统。为了补足速度的差异,每一圈缠绕链条的圈的直径和周长的大小不一样,通过长度去补足速度差,这就是均力圆锥轮的原理。这个系统是差不多1850年发明的,达·芬奇早在300年前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这个草图是他画的,大概是在250年前就已经想到了。他还画了很多钟表内部的弹簧结构图,也都是表达了类似的一些解决方案。

再给大家看一个你们可能觉得很有意思的图,这是大家很熟悉的所谓的维特鲁威人的画作形象,大家熟悉的是达·芬奇画的版本。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维特鲁威人是什么意思,维特鲁威是古罗马时期的一个建筑家,文艺复兴时期他的建筑学专著《论建筑》手稿被发掘出来,被从拉丁文翻译为意大利文,于是得到了广泛普及。也正是依靠这本书,古罗马的很多建筑艺术得以重放光明。维特鲁威在他的书里面讲到一个观点,当你们要去设计建筑的时候,这个建筑最漂亮的比例其实就来自于人体的比例。这个人体是呈现什么样的比例呢?就是人展开他的四肢的时候头和四肢的端点恰巧可以碰到一个内接于正方形之内的圆形的端点。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维特鲁威他只是把这个理念用文字写出来,在他的书里并没有相应的配套图稿,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系列科学家、建筑家竞相对这段话做自己的诠释。第一个尝试的是Taccola,他的尝试并不是很成功,这个人的比例也不太协调,圆也没有内接于一个正方形,他尝试把那段话里描述的情况表现出来,但是表现得不是很成功。第二个尝试的是Francesco di Giorgio,他画的比第一个版本好一些,但是也没有达到最佳效果。第三个人是达·芬奇的朋友,叫做Giacomo Andrea de Ferrara,他也曾画过一个他的版本,他的这个版本我们看到和达·芬奇的版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后来达·芬奇的版本对他是参考和借鉴了的。我们这一群竞争人中间胜出的是右下角的Cesare Cesariano,他很好的把圆和方内接了,并且让人的手脚也碰到了两个几何形状的端点。但是我们能够给他颁奖吗?不能,因为大家去看他的脚,他为了让人的手脚能够碰到边缘,把脚画的特别大。

这是达·芬奇的版本,达·芬奇的版本也有他的取巧之处,基本上和先前Andrea的意图是差不多的。但是实际上他也没有做到怎么让这个圆内接于方,让他触到端点。但是他的杰出之处在于对人体比例进行了研究,而且进行了非常精确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图稿的最下方有一个尺度,上面的一些端点一开始非常密集,后面慢慢稀松开来,他是把人体分成四个长度,每个长度叫做肘尺,以肘部的长度作为计量单位。他发现在这样一个比例关系中,人直立时候的高度和展开双臂的臂展是吻合的。大家可能一开始不太相信人的臂展的长度和高度是吻合的,但是如果大家自行测量的话会发现的确是这样。他不仅发现了这样的比例关系,甚至算出了一个理想的男性高度的尺寸,大家知道达·芬奇算出来的标准身高应该是多少吗?1.76米。姑娘们要选择丈夫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黄金尺寸的标准,这至少是达·芬奇提出的一个标准。

我们再来看看达·芬奇在飞行领域的研究,他是这个领域中的第一人。这是《大西洋手稿》中非常小的一幅图,但是这个图旁边的只言片语把他设计的降落伞的具体材质和尺寸都标得非常清楚。这个降落伞也不算他的原创,因为之前他的好朋友Francesco di Giorgio也已经画了这样一个图,但是我们看到在Francesco di Giorgio设计的版本里面似乎对这么个玩意儿不是特别自信,因为他在跳伞员的嘴巴里含了一块海绵,万一不成功的话含块海绵不至于把牙齿摔掉。事实上达·芬奇设计的降落伞到底可不可靠呢?对于今天的降落伞专家来讲是不对的,因为伞的顶端没有一个洞,只有有洞,下降过程中才能靠气流去稳定这个伞,如果没有洞的话这个伞会左右摇摆,这会非常危险。

因为这个视频放不出来,我直接给大家汇报结果,2000年的时候有一群疯狂的科学家要试试达·芬奇的降落伞到底能不能管用,于是按照达·芬奇的操作指示,尺寸和面料复原了降落伞,这个伞做出来以后有90公斤重,但是当疯狂的科学家真的试飞的时候,发现这个伞居然在非常平稳的运行,一点问题都没有。

达·芬奇对于鸟类的飞行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然后从这里开始尝试设计人类的飞行器,他关于鸟类飞行的成果全部记录在一本《鸟类飞行笔记》的册子里,把鸟类飞行的原理分析得非常透彻。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西洋手稿》中的一页,如果不解释的话大家可能看不太明白,但是实际上它的各个部分表明了达·芬奇是怎样解释鸟是如何在天空中飞的。

我们在右边可以隐约看出一个蜻蜓的轮廓,这个轮廓后来也出现在了他的飞行器中。这个就是他设计出来的一种扑翼结构,完全模仿鸟的翅膀。这个翅膀是一个软的灵活的翅膀,而不是一个僵硬的翅膀,在中间旋转这个轴的时候,这个结构就会模仿鸟类的翅膀进行运动。所以他是通过对于鸟类飞行的观察设计出来了一个模仿鸟类飞行的装置。

这是机械翼的设计图稿。这是他设计出来的另一个版本,人站在中间靠着手柄操作让翅膀运动飞起来,但是这个想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它的结构实在是太重了。达·芬奇设想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里人是躺在这个装置上的。我们在右下角会看到一系列他画的ABCD这样一些字母的标识,以及人的脚蹬的地方,他告诉你这个脚应该如何动。按照他的设想人应该是轮流交替去蹬两个脚让翅膀运动。

这也是达芬奇设计的其他可能的飞行器结构。这是另外的飞行器设想。这个版本设计了一个浮力装置,考虑到飞行器也许会停泊在水面上。这是一个飞行模拟器。这是他在做人体测算,一个人的力量是不是足以让翅膀飞起来。这个就是模仿蜻蜓设计的一个飞行器,两个人共同驱动。这是他设计的像宇宙飞船的航天器,在他设计的这版宇宙飞船里,中间的宇航员要进行非常复杂的手脚头运动才能够让这个飞行器飞起来。脚要蹬手要拉脖子还要不停转,太复杂了。这个非常可爱,达·芬奇考虑得非常周到,他设计了一个自动的移动扶梯可以登上飞机。

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稿他自己都没有实现过,所以我们认为这都是他的设想,按照他的设计材质实在太重了,应该是飞不起来的。80年代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比赛,就是看谁能够驾驶凭人力操作的飞行器飞跃英吉利海峡。当时就有游丝信天翁号,真的靠人力飞跃了英吉力海峡,说明达·芬奇的设想本身没有问题,只不过他所处的年代没有合适的轻型材料。

这是按照达·芬奇设计的图稿复原出来的一个铺翼机,模仿鸟类翅膀做出来的一个机翼。2010年多伦多大学的一批教授按照达·芬奇的设计复原了机器,并且成功的飞起来了。这是按照达·芬奇的设计复原出来的机器。但是达·芬奇到了一定程度意识到由于材质的重量问题没有办法解决,他觉得铺翼机这条路走不通,于是他开始尝试其他办法,开始设计最早的滑翔机。

这个图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非常精细,因为对滑翔机的尺寸设计非常精准,如何驱动它也解释的很详细。这个图稿被复原出来并且进行了试飞,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能够飞,这就是达·芬奇的滑翔机,飞起来了。其实达·芬奇设计的很多这样的飞行器都是能够正常运转的,是500年前的天才想法。这是另外一个设计,也飞的很好。这是一个最早的螺旋桨的雏形,但是这是有问题行不通的。这是达·芬奇设计的最有意思的一个飞行器,按照达·芬奇的设想人站在中间的小空间里,有风的时候就借风而起,应该能飞起来。这个飞行器目前还没有人测试过是不是能飞,如果大家对达·芬奇有足够信心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最后给大家展示达·芬奇在另一个领域的成果,有点古怪但是非常具有前瞻性。我们把这些发明称之为失传的发明或者失传的革命,因为这是和蒸汽有关的。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几乎到达了可以掀起蒸汽革命的程度,但是又失传了,非常可惜。

左边一系列的图的用途是利用蒸汽帮助火势增长。左上角是古希腊时的一个小玩意儿,叫做气转球,带孔的金属球放在一锅煮沸的水里面,随着蒸汽产生这个球会发出叫声,好像一个游戏玩偶。达·芬奇意识到蒸汽可以作为一种动力驱动其他东西。这是达·芬奇对于蒸汽的研究,蒸汽如何推动活塞,在什么样的程度上让水变成蒸汽,大家猜想一下达·芬奇意识到蒸汽作为一个动力之后他发明了什么东西?他发明了一个蒸汽炮。这个就是达·芬奇的蒸汽炮。他把这个炮命名为阿基米德的雷声,大概原理就是一个水箱里面会烧成沸水,沸水变成水蒸气之后会推开一个阀门把炮弹推出去。这样一个结构也被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科学家复原出来了,大家经过测试以后发现这个炮的推动力不亚于一支机关枪。当然达·芬奇把它具体的一些指数隐藏起来了,否则的话他担心其他人会把它用作一些不良的用途。我给大家展示的只是达·芬奇发明中的一些例子,大家应该能够感受到达·芬奇的天才真的非常令人惊讶。

最后给大家看一个非常好玩的东西,大家可能觉得不能理解,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他们的厨房常常遭遇很大的尴尬:不知道该怎么样让烤肉的轴自动转起来。如果是有个厨师只负责转烤肉轴,这个工作太枯燥了。于是达·芬奇就设想了一个自动旋转烤肉机,左边就是达·芬奇设计出来的版本。他底下有火烧水,蒸汽产生之后会让上面的涡轮叶片旋转,通过一系列的齿轮把热量传递给烤肉机的轴让它自动旋转起来。这是蒸汽革命发生350年前达·芬奇设计出来的第一个蒸汽驱动涡轮。

我们快到结束时刻了,1915年5月2日达·芬奇在法国去世,根据当时很重要的传记作者瓦萨里的记述,达·芬奇死在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怀抱里,这幅画就是展示他最后去世的场景。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达·芬奇受邀去法国的时候已经非常年迈了,而且身体也非常多病。法国国王为什么邀请他呢,他没有任何要求,不索取任何回报,他只是想每天和他待在一起几个小时听他说话而已。暮年时期的达·芬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自认为自己已经活明白的时候我居然要开始学习如何面对死亡了。这是瓦萨里在《达·芬奇传》里面写的最后几句话,这是英文的大家可以看懂,我会说意大利文的版本。瓦萨里最后两句话是这样说的,“达·芬奇这个人对朋友非常慷慨,无论这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只看他的才华和价值,佛罗伦萨因为达·芬奇的降生而倍感荣耀,因为他的去世而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

谢谢大家。

高高:非常感谢易诺晨教授给我们带来这么有意思的一个讲座,向我们展示了达·芬奇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以及和同时代相关的发明的关系,对于我们了解达·芬奇的各种思考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不知道在场的观众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教授?


问题一:特别想问一下您刚刚说到一个点就是达·芬奇在离开佛罗伦萨去米兰的时候给公爵写了一封信说他会很多很多东西,可是他之前明明只是一个画家,他为什么这么写?他那些东西是如何自学的?

易诺晨:我分两部分回答。其实达·芬奇在佛罗伦萨居住期间虽然只做画家,但是和很多佛罗伦萨的工程师有非常密切的接触,而且从他们那里学了很多东西。达·芬奇那个时候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没有办法从一些理论论著上面去学习,但是他是一个非常天才的自学者,他看到一些实物和图稿就自学成才。

第二就是达·芬奇的交往能力和自我推广能力其实是非常强的,达·芬奇想去米兰必须要找到一个他的长处,他想如果介绍自己是一个艺术家的话,他没有任何亮点,因为文艺复兴时期从来不缺艺术家,当时市场上对什么样的人才需求最大呢?就是军事工程师。当时意大利是小国心理,小国之间经常打仗,能够设计出坚固的城防工事或者具有杀伤性武器的军事工程师、科学家远比艺术家更受欢迎一些。出于这样一个动机,尽管他没有任何实际的经验,却把自己先包装成了一个军事工程师。不过他也没有说谎,因为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画家,他一直认为我就是一个工程师。

大家如果去看“不可能的相遇”这个展览,会发现达·芬奇留下的画作非常有限,他在绘画本身上的兴趣有,但是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大,他真正的兴趣是把绘画作为一种科研的工具用于记录他的科研成果,并进行不断发展。他真正的兴趣核心还是在探索自然本身的奥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达·芬奇那么多画作没有完成,如果他当时正在兴头上可能一鼓作气就完成了,当有他更感兴趣的科研主题在吸引他,他很可能就把这个画作抛在一边了。所以他每作一幅画都是以绘画为手段进行一项关于科学或者是关于自然的探索,当然有时候他的尝试也未必都成功,比如说在《最后的晚餐》里颜料的配方就出现了很大问题,所以画还没有完成就开始不断损毁了。我借着这个问题向大家解释一下达·芬奇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提问二: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当时达·芬奇他那个年代的人是否可以看到欧基米德的《几何原本》这样的著作?

易诺晨:很好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有很多古希腊古籍古本被重新发掘出来并且被重新翻译,达·芬奇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他在数学和几何方面的老师Luca Pacioli,正是他把欧基米德的《几何原本》翻译成了意大利文,所以哪怕达·芬奇不懂得拉丁文,他可以通过俗语的本子看这本书。正是由于欧基米德《几何原本》的发掘和翻译促使了这个时期的很多科学家进行了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说句题外话,利玛窦是很著名的传教士,大家知道他为什么在中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吗?因为他很爱中国,他到中国来也学中文,成为了徐光启的好朋友,他随身带着的书就有一本是欧基米德的《几何原本》,而且他和徐光启一起把这个本子翻译成了中文,利玛窦之所以那么重要就是因为他把西方几何学知识通过《几何原本》带到了中国。他们两个人的另外一个共性是把孔子的一系列书籍从中文翻译为拉丁文,把中国文化带到了西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意两国的交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古老而且有非常深厚的渊源。

提问三:您好教授,我们中国人对达·芬奇的了解好多都是因为他留下来的绘画,比如说《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您刚才讲的都是他在科学或者是工程方面的一些设计,而且我们也知道他有一个草稿叫做《大西洋手稿》,这些东西都是设计或者是图纸,我想请问您,现在在意大利或者在法国有什么样的工程遗迹是根据达·芬奇先生的设计建成的?据我所知他设计过一个水坝,这个水坝在哪,方便我们作为旅游者去意大利旅游或者是法国的时候去拜访参观,这样的遗迹留下来的有哪些请您给我们介绍介绍。


易诺晨:很好的问题。达·芬奇的诸多设计大部分在图稿当中,但是有一些是做成实物了,比如他曾经设计的乐器和他设计的一些舞台布景的道具,比如他在舞台上设计过一个机器人,这些是他真正实现的,我们有确证的资料可以证明。比如法国国王曾经邀请达·芬奇去设计一个节庆,节庆典礼上他设计了一个机器的狮子。然而我们确实不得不承认,分布在他的12000页手稿当中的绝大多数机械设计,部分都只停留在图稿阶段,我们可以讲他最早的一些灵感在一段时间以后可能会被某些人重拾并且被他们实现出来,但是他的发明真的就结束在图稿部分。正是由于很多的发明或者研究到他这里中断了后来失传了,后来人类文明在好多方面的成就取得都晚了好多年,比如解剖学的成就,如果有人早重视他的解剖图的话会往前推好多年。

 

提问四: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下刚刚听您讲了达·芬奇在设计上面的一些成就,发明上的成就。还有另外一位非常有名的艺术家叫做梵高,您如何评价这两位艺术家?您觉得二者在艺术上的差别是什么?因为我对这两位艺术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想请教一下教授。

易诺晨:首先先做一个广告,关于达·芬奇的艺术的成就我最近有一本书马上就要出版,直接用中文出版的,叫做《达·芬奇笔下的女性形象》。关于达·芬奇在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我觉得他在绘画上也是一个创新者,并且他的一些作品后来也成为弗拉芒画派模仿的对象。如果是个人意见的表达,我觉得在达·芬奇之后另外一位值得一提的画家是维米尔,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但是你提的问题让我想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达·芬奇传递给我们一个讯息,或者说我们今天讲座一个重要的讯息。达·芬奇说过一句话,他说我是一个学艺术的学生,这好像显得他和机械发明这方面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他这种表述在同时代的人里面是很少见的,因为达·芬奇非常确切的说我就是一个学艺术的学生,他的同时代其他的艺术家都是很多才多艺的,在学科之间不设界限,达·芬奇是这个年代里最后一个也是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从达·芬奇之后学科开始细分了,他是笼统学科时期的最后一个代表。

 

提问五:教授您好,像您刚才说的一样,达·芬奇绘画上的一些技巧曾经用在帮助他进行科学上的研究,我想请问他在科学上研究的成就有没有被他运用在绘画创作上? 

易诺晨:当然有,达·芬奇有很多科研成果用于改进他的画艺。比如一个例子就是《抱银鼠的女子》的光学效果,这来自于达·芬奇对于眼睛的解剖,把他认为人体对于光的感知的研究用在了画作之中。

编辑整理|CAFAM官网编辑部 

现场图片|李标

 |讲座现场| 

1556257412780977.jpg

1556257412269964.jpg

1556257412993634.jpg

1556257412536529.jpg

1556257413752281.jpg

1556257413945714.jpg

1556257413139404.jpg

1556257414257819.jpg



儿童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格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成人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公共教育活动申请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讲座活动预约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有效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电子邮箱:

温馨提示

尊敬的观众您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公教活动,期待您的到来!如因故不能准时参加活动,请发送短信至13261936837(梁老师)取消预约。如连续爽约三次以上,将影响您在我平台快速预约的征信,敬请理解!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