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央美术学院藏精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如期呈现。
本次展览深入挖掘中央美术学院藏品背后的美育内涵,精选院藏一百余件时代经典作品和珍贵文献,首次以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历史为背景,爬梳文献,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呈现百年“美育”的发展脉络,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美育发展的重要面向和取得的成果,回望几代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历史贡献。
本次展览内容推送将分为四篇发出,今天的推送将介绍展览的第三板块:艺术社会化——发动群众的艺术,重温美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的人民性。
前言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五周年之际,我们精心策划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央美术学院藏精品展”,以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历史为背景,结合各类重要藏品和文献,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呈现百年美育的发展脉络,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美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取得的成果。展览分为“美育启蒙”“整理国故”“艺术社会化”“表现大时代的艺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明”“服务社会生活中的美育”等七个板块,用百余件馆藏精品和大量历史文献,展现了近现代美育百年发展之路。
让我们以此致敬为美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前辈先贤!昭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呼唤!激励我们把更多更美好的新时代中华美育故事写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写在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写在美丽富饶的中华大地上!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洪
院长 林茂
第三版块
艺术社会化——发动群众的艺术
在探索美育道路的过程中,“五四”以来的先贤们无不把关注底层、关注大众作为自己的基本取向,并重新发现了民间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工作,历史上一度互相割裂的传统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重新融合起来。通过发动群众参与的艺术,促进艺术的普及与影响,有效的促进了大众美育工作的开展。
1. 新兴木刻与文艺为人民服务
鲁迅像 罗工柳 1936年 16×13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鲁迅先生在木刻讲习会 李桦 1956年 25.2×32cm
木版单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由鲁迅先生1931年在上海倡导发起的,与当时“左翼美术家联盟”的成立有密切关系,标志着我国的创作版画开创了新的历史阶段。左翼文艺活动是以“文艺大众化”作为中心思想开展的,提倡关注民众的苦难生活,引导艺术家从同情大众的遭遇到歌颂他们的觉醒,开辟了中国创作版画的新领域。
两工人(同志) 刘岘 1932年 33×19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仇视(又名:囚徒) 郑野夫 1932年 18x15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向北站进军 江丰1937年 20.3×42.2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怒吼吧 中国 李桦 1935年 27.5×18.7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鲁艺开学典礼时,毛泽东主席与鲁艺师生在中央礼堂
1940年代延安的木刻工场
1942年王式廓在鲁艺美术系讲课
“鲁艺木刻工作团”成立于1938年10月,是为响应党中央“延安干部到敌后方去,到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去”的号召而组建的。团长胡一川,主要成员有罗工柳、彦涵、华山等。成员创作的诸多反映军民生产生活的版画作品,使木刻艺术在走向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军民合作(复制件)胡一川 1940年 33×26cm
水印套色木刻 原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十大任务之三(复制件) 胡一川 1940年36.8cm×32.3cm
水印套色木刻 原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十大任务之七(复印件) 胡一川 1940年 34.15cm×27.1cm
水印套色木刻 原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讲话》从延安文艺界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克思文艺理论的高度,系统地、彻底地解决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走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根本道路等一系列问题。
1942年毛泽东、凯丰邀请胡一川出席文艺座谈会的请柬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
巩固团结抗战到底 刘岘 1938年11×9cm 木口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亲临前线指挥的彭德怀将军 彦涵 1941年 22×16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彦涵 1943年 22×19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左权像 罗工柳 1942年 16.5cm×13.5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攻城 胡一川 1946年 13×17.8cm 套色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改造二流子 王式廓 1947年 17×26cm 套色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抵岸 王琦 1948年 16×27.5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怒潮之四—起来 李桦 1947年19.8×27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2.救亡漫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上海的漫画家迅速在“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上海漫画救亡协会”,同时组织起救亡漫画宣传队,沿着数条路线,一边展开抗日宣传,一边先后集结在武汉、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开展大后方漫画运动。
哀乐指挥 华君武 1949年 纸本毛笔 19.7cm×36.5cm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藏
挡不住的伟大力量 张仃 1947年 纸本铅笔 29.7cm×44.5cm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藏
教授之餐 廖冰兄1946年 纸本广告色 33cm×26.5cm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藏
燃血求知 廖冰兄 1949年 纸本广告色 35.8cm×46.3cm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藏
3.新年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由于认识到延安时期年画改造对于群众的宣传效果显著,以这种方式继续宣传新中国的胜利果实成了最有效且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同年11月23日,毛泽东便批示了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的《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发表于《人民日报》上,由此,许多重要艺术家正式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新年画创作运动中来。新年画反映人民解放的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宣传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并将美育融入其中,成为大众美育的有效方式。
娃娃戏 冯真 1947年60x80cm 木版套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新中国的儿童 张仃 1950年53×37.5cm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全力支持抗美援朝支援部队 艾中信 1951年 55×76cm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 侯一民 1952年
69×101.5cm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好庄稼 詹建俊 1953年 69×101.5cm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又增加了两分 傅植桂、靳尚谊 1953年 38×53cm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4. 民间剪纸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是经过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和积累而成,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于衣食住行等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的观念、气质、风格和审美情趣。1980年代,民间剪纸被学界所重视。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年画、连环画系,后改为“民间美术系”,在其中做了重要的保护工作,并掀起了当代民间剪纸艺术学运动。
剪花娘子 旬邑库淑兰 1980年代 纸本彩纸 78.5×54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剪纸娃娃 陕西高凤莲 1980年代 105×86cm 彩色花布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此次展览相关的后续内容推送
将于近日陆续发出
敬请期待
展览策划与工作组
总顾问:高 洪
学术主持:林 茂
总策展人:邱志杰
展览总监:张子康 韩文超
展览统筹:王春辰 高 高
执行策展人:李垚辰
设计总监:纪玉洁
设计协理:闵志伊 唐美晨
藏品管理:王春玲 崔然然 徐 研 窦天炜 梅 琦 姜 楠 西华伟
展览助理:李佳蒙
展览管理:吴 鹏 宿世存 荆 鹏 马 亮
媒体宣传:何一沙 吴 靖 贺伊飞
官网文宣:王 静
智识中心:肖宝珍
公共教育:任 蕊 姚轶群 梁 雯 王 军
财经事务:杨 柳 门 婧 寇 蕾
行政支持:蒋思妤 岳君瑶 张 倩 郭 旭
后勤安保:孙 炜 陈小华 吕智发